近期,国内主产区新麦自南向北陆续收获上市,因不利天气影响,上市新麦质量较差,但收购价格明显高于上年同期,市场主体心理价格预期较高,新麦质量不佳提振陈麦市场行情。建议小麦经营主体充分做好产区新麦产情调研,全面把握小麦市场形势,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应市场形势的经营策略。
陈麦市场价格偏强运行 5月17日,湖北省级储备竞价采购2021年产国标三等小麦1.1万吨,底价2540~2560元/吨,均未成交。受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委托,5月18日,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竞价销售3200吨2020年大中农场产“扬麦23”,起拍价2500元/吨(车船板价),成交价2625元/吨。5月18日,中储粮山东分公司竞价销售2016年至2020年小麦15.011万吨,全部成交,饲料加工企业参与度较高,其中青岛地区底价2550元/吨,最高溢价50元/吨;枣庄地区底价2620元/吨,最高溢价30元/吨;潍坊地区底价2640元/吨,最高溢价20元/吨。5月20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储备粮计划销售2017年江苏产三等混合麦3000吨,全部成交,成交价2570元/吨。5月20日,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销售2019年入库白麦4107吨,底价2680元/吨(散装,仓库车板交货),成交价2730元/吨。
据市场监测,截至5月中下旬,江苏淮安盱眙地区高筋陈麦净粮进厂价2600元/吨,安徽亳州涡阳地区一等陈白麦净粮进厂价2560元/吨;质优陈麦净粮进厂价:河南濮阳地区2640元/吨,河北邢台沙河地区2600元/吨,山东泰安肥城地区2560元/吨。
面粉企业产品“粉弱麸强”
近期,国内面粉市场走货仍较缓慢,需求持续疲软导致面粉企业开工率处于低位,下游产品呈现“粉弱麸强”格局。受小麦采购成本提高影响,面粉加工企业效益不佳。随着国内气温升高,麸皮保管条件下降,面粉企业多随产随销,开工率偏低制约其产出量。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增长1.1%,连续19个月增长,同比增长23%,相当于2017年末的97.6%;目前国内生猪存栏量一直保持在4.16亿头以上,已经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据样本企业数据测算,2021年1月至4月,全国饲料总产量8846万吨,同比增长20.1%。其中,猪饲料产量4117万吨,同比增长74.2%。当前,国内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仍处于高位,饲料加工企业小麦使用力度较大。
市场监测,截至5月中下旬,辽宁锦州港15%水分2020年产玉米平舱价2870~2880元/吨,广东蛇口港15%水分玉米主流成交价2970~2990元/吨;面粉企业麸皮出厂价:江苏淮安淮阴地区2260元/吨,安徽亳州涡阳地区2300元/吨,河南周口淮阳地区2280元/吨,河北衡水冀州地区2260元/吨,山东潍坊高密地区2280元/吨。
高价囤粮市场风险较大
国内主产区部分地区新麦质量堪忧,引发市场主体加大陈小麦市场采购力度,国家临储小麦暂停投放市场,一定程度上降低流通市场粮源供给力度。国家临储小麦虽自5月中旬暂停投放市场,但国家会加大市场监控力度,根据麦价走势调整国家临储小麦投放政策,国家临储小麦采购成本仍可作为麦市贸易的价格“风向标”。
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强调,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依法严查哄抬价格特别是囤积居奇等。
由于今年国内主产区空仓容较为充裕,加之与其他农产品相比,小麦处于价值洼地,这使得多方市场主体入市采购新麦意愿较强,租仓囤粮待涨心态较强,储备粮轮入、饲料加工企业采购小麦替代玉米,以及各类型粮食贸易商囤粮待涨,将阶段性放大市场采购需求,而农户惜售将制约流通市场新麦供给量,这将助推主产区新麦收购价高开,新麦收购周期将明显拉长,市场购销将处于拉锯状态。
考虑到国内麦市供需格局以及政策主基调,麦价大幅上涨面临的政策调控压力较大。建议小麦经营主体保持理智和谨慎心态,高价囤粮后期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密切关注主产区新麦品质情况以及收获上市进度。
(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