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将过去,虽然多数药材都笼罩在掉价的阴霾中,但是,也有少数品种因有减产或价格走低的利好,产新后红火了一阵,成为当时众商追逐的热点。那么,2020年这些热点品种走势又将如何?
板蓝根:2019年上半年板蓝根价格还徘徊在8.5元上下,进入下半年便小幅上扬至9.5-10.5元,11月产新后价格不但价格没有下滑,反而继续冲高,短时间内从10.5-11元涨至15元左右,有货者都成了赢家。
减种减产是2019年板蓝根产新涨价的“导火索”,加上多年积压的库存已少,而且,剩下不多的陈货多集中在少数大户手中,市场经营户和用药单位储备货源不多。有了诸多利好,加上购货商买货积极性高,有货者又惜售,推动了价格上涨。
2019年板蓝根新货价位多在10.5-11元,后期买到13元左右。随着板蓝根货源进入实际消化,减种减产利好已得到释放,而且前期低价买货者已实现利润,获利回吐的意愿较强,致使短期内价格继续上扬动力不足,目前市场药厂货售价14-15元,用于加工饮片的要价16元左右。
综合分析,由于2019年板蓝根有减种减产利好,加上库存薄弱,预计,到2020年产新前价格还会有小幅波动。受板蓝根涨价刺激,2020年板蓝根扩大种植已无悬念。如果2020年没有大的疫情带动新的需求增加,板蓝根大涨希望看不到,在产新前或许有2-3元的上下涨落空间。
麦冬:2019年麦冬产新后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趋势变化,产新初期统货62元,产新结束稳步下滑至55-58元,到10月以后已回落至43元左右,几乎所有高价买货者都被套牢。
2019年麦冬之所以产新价高,主要是因为2018年产新价低,随产新结束价格一路上涨,所有买货者都赚了钱。赚了钱的药商还幻想2019年麦冬重走上一年的行情,加上2018年麦冬苗期遭遇水灾的利好存在。但是,2018年麦冬扩种面积足以抵消减产的空缺,总体产量还是不小。面对大量的货源,大户也无力支撑,暗中悄然抛货走人。树倒猢狲散,散户也溃不成军,争先降价卖货,导致麦冬价格步步下滑。
由于2019年麦冬是在产新结束后掉价,药农利益并未受到伤害,种植积极性依然不减,这给2020年产新价滑增加了不小压力。2020年麦冬产新价滑也是众望所归,大家都认为只有掉价才有赚钱的机会。况且,麦冬是大宗药材品种,参与经营者多,一旦出现低价,会形成抢购的现象,只是在生产过剩的压力下,反弹空间有多大?2020年版{{药典}}又对质量有所严格要求,谁能保证买到手的货重金属、农残、硫磺、灰分、浸出物、有效含量等都能达到{{药典}}质量的标准。在买货的同时,不能不考虑因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或许2020年麦冬有低价带来的反弹商机。
太子参:2019年太子参受灾减产的利好并没有带来多大商机,反而,在货源进入实际消化后价格稳中下滑,高价买货者又在煎熬中苦等一年。
从近几年太子参种植情况看,生产不但没有得到调减,反而在扩大,旧的库存得不到消化,供大于求的压力得不到缓解,大户不敢轻举妄动,散户力不从心,致使价格疲软下行。不过,受价格低落影响,药农种植积极性受挫,福建、贵州产区均有减种的消息传出,这一利好为2020年太子参行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将注定新的一年太子参产新后不会风平浪静。
山茱萸:尽管2019年山茱萸产新后涨价没有引起市场多大的震动,但是,从产新前的35元涨至45元,也赢得了不少掌声。
毫不夸张地说,山茱萸行情几乎没有平静过,每隔2-3年都会有一波行情变化,不可预测的天气带来的灾害减产及结果大小年,是搅动行情的主要因素,历史高价是激励更多人参与的动力。不管最终有多少人赚钱,又有多少人赔了钱,过程是惊心动魄的。
仅从供求关系上分析,山茱萸是没有多大涨价机会的,但是,自然灾害和结果小年带来的商机则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2020年无异常天气,根据经验判断,山茱萸或将迎来丰收的一年,这无疑给2020年山茱萸未来落价增加压力。
白术:2019年白术从产新初期的17-18元,到产新后期落至13-14元,说明了生产过剩的压力较大。
尽管2019年白术价格下滑,但是,种植户仍有不小的利润,况且,种苗价格的走低降低了种植成本,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在白术种植面积没有调减下来之前,库存又累计积压,2020年白术价格继续走低的压力依然较大,不过,其未来行情变化仍是多商关注的热点。
郁金:2019年郁金受减种减产的影响,产新后价格不断上涨,从产新前的13-14元涨至20元左右,饮片价格涨至30-33元。
2018-2019年郁金连续两年减种,为价格上涨增加了动力,不过,由于郁金生长周期短,生产恢复快,高价势必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或许2020年上半年价格仍有上升空间,而且高价有望持续到2020年产新前。
干姜:2019年干姜在干旱减产及鲜姜价涨的带动下,开启了一波涨价行情,短时间内从16元涨至24元左右,成为市场一时炙手可热的品种。
干姜涨价不仅是减产带来的利好,主要是近三年多价格持续低落,姜农种植积极性不高,新货压力不大,加上鲜姜涨价。历史上干姜行情波动频繁,几乎每隔3年都会有一波价格变化,2010-2011年干姜曾涨至28-30元,2013年跌至13元左右,2014-2015年再次涨至20元以上,最涨价涨至22元,2016-2018年在13元上下徘徊三年多,预计,本轮涨价将持续到2020年产新前。
元胡:尽管2019年元胡丰产量大,但是,由于产新价低,诱惑不少商家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强劲反弹,从28元(含潮)涨至32-33元。
随着2019年元胡产新结束火热的行情逐渐降温,经过近半年的消化,到10月栽种后减种的利好消息传出,进入11月价格再次启动上扬,短时间内从33元上涨至40元左右。
2019年元胡涨价并没有改变供大于求的事实,低价和减种利好已得到充分释放,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上扬动力不足。2020年元胡是否还会有一波涨价行情,还要看有无新的利好出现,生长期间的天气变化及产新后的单产产量都是触动涨价的条件和动力。总之,2020年元胡行情不会风平浪静。
薏苡仁:2019年薏苡仁在减种及干旱减产的双重利好中,从上半年的11.5-12元逐渐上升至20元左右。
如果深挖薏苡仁涨价的背后原因,应追溯近三年的行情变化,2016年薏苡仁从上一轮高价跌落,2017-2018年在8-9元上下徘徊两年多,低价挫伤药农种植积极性,2019年主产区贵州大面积减种,同时,在生长期间又干旱少雨,造成单产下降,双重利好,触动薏苡仁价格上涨。当然,薏苡仁涨价的背后人为因素起着推波助澜作用。
薏苡仁生长周期短,生产恢复快,2020年种植面积扩大已无悬念,不过,由于薏苡仁利好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短期内还有想象空间,预计,高价行情将终结于2020年产新前。
三七:尽管2019年三七产新后产地大货交易活跃,但是,并没挡住新货量大价滑的趋势。总体看,2019年三七价格回落幅度不小,120头价格从上半年的最高价155元,到产新11月最低价跌至120元左右。
三七价格之所以下滑,主要是生产过剩造成的。虽然近几年三七价格涨涨落落,但是,种植面积并未得到真正调减,供大于求的事实一直存在。不过,由于三七保健食用的增加,其价格变化一直受众商关注。2019年三七产量为近几年最大,只是暂时价格尚未落到最低,欲购买者多不敢轻举妄动,2020年三七仍是多商继续关注的热点,或许在等待一个低点出现。
2020年热点品种或许不止这些,减种、减产,突发自然灾害等利好的出现都会随时触动涨价的按钮。不过,不同的品种要区别对待,在生产过剩基础上涨价,只能昙花一现。真正涨价的还是供求关系发生了改变的品种,涨的踏实,涨的长久,抛货空间大。
(文章来源:药通网——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