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季度有不少药材因生产过剩压力或因需求不旺价格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虽然有的品种种植面积已开始调减,但是,因陈货存量大,又无新的利好出现,目前整体药市需求下降,诸多因素导致了一些药材价格下滑。
白花蛇草从7.5元下滑至4元
短评:由于过去4-5年家种蛇草行情较好,药农大面积扩大种植,并涌现出不少包地大户种植,导致生产过剩,2018年底已从8-9元跌至5元左右,2019年产新后产地统货跌至3元上下,市场价下滑至4元。由于蛇草短期内价格跌幅较大,不少商家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反弹至7.5元上下。进入2020年,因缺少实际消化,加上供应货源充足,价格又从7.5元跌至4元左右。
秦艽(家种)从90元下滑至55元。
短评:自2016年末秦艽从18元进入上升通道,到2017年底已涨至50元左右,2018年下半年涨至62-65元,进入2019年继续高歌猛进,到8月已高升至125元上下。
由于秦艽持续三年多涨价,大大刺激了药农种植积极性,2019年随着新货大量上市价格从百元以上回落至85-90元,到2020年5月已跌至55元左右。
该品种植面积已恢复,预计,今后几年产量将逐年增加,只是因库存空虚,短期内难以跌落较低价位。
麦冬(四川产无硫)从60元下滑至45元
短评:2020年麦冬产新后多商积极抢购,拉动价格强势上扬,终因供应货源充足,随着货源进入实际消化价格出现小幅回落,到5月已从60元跌至45元上下。
近几年麦冬种植面积一直没有调减下来,供大于求的事实存在,进入第二季度价格下滑不仅是供大于求,市场需求不旺也是掉价的原因。
苦地丁从9元下滑至6元
短评:2018年苦地丁从7.5元涨至17元,高价一直持续到2019年4月,而且最高价涨至20元。
受苦地丁涨价刺激,药农大面积发展种植,2019年5月产新后价格暴跌至9元上下,此价一直持续到2020年4月。
今年苦地丁价格下滑依然产量大的压力,加上陈货有量及市场需求不旺。苦地丁河北产地价滑至4元左右,种植户收益降低,种植积极性受到影响,也许低价背后正孕育一轮新的商机。
金银花从240元(山东产统)下滑至160元
短评:近两年多金银花价格一直居高,不但种植面积扩大,而且,种植户多加强植株管理。今年春季因疫情价格从180元涨至240元,到5月产新后价格回落至160元左右。
虽然今年金银花产量有望大于去年,但是,因疫情消化掉大量库存,短期内价格很难跌破百元价位。
吴茱萸从120元(江西产中花)下滑至55元
短评:2020年吴茱萸经过4个月的横盘后,到5月从120元回落至55元上下。
吴茱萸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前几年高价刺激各产区大面积发展种植,生产出现过剩。进入2020年5月,随着吴茱萸产新临近,有货者担心新货上市后价格仍有降价空间,多恐慌性降价抛售,导致价格提前进入下滑通道。
浙贝母(统货)从40元下滑至35元
短评:2020年浙贝母在新货量大的压力下,从产新前的40元回落至35元左右。
近几年浙贝母生产并未得到调减,库存压力又大,不过,受种植成本支撑,预计,短期内价格再落空间不大。
板蓝根从24元下滑至21元
短评:今年春季的疫情把价格从10.5元推高至25元左右。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板蓝根需求减少,价格也随之下滑。
受板蓝根涨价刺激,今年下种面积较大,预计,产新后价格有望回落,只是因库存薄弱,新货上市后不会落得太低。
猪苓(大)从60元下滑至50元短评:虽然近两年价格不高,也有不少商家视价低积极买货囤积,但是,由于供应货源充足,加上今年春季多数药农又扩大了种植面积,有货者卖货积极性高,而购货商多停手观望,导致价格震荡回落。
2020年第二季度掉价的药材不少,桑葚(安徽产黑)从16元下滑至9元;肉豆蔻从75元下滑至49元;防风从22元(秧栽)下滑至14.5元;贯众从22元下滑至15元;红参(64支)从280元下滑至200元;益智仁从30元下滑至22元;天葵子从90元下滑至68元;猫爪草(家种小)从57元下滑至45元;芦根(大统)从20元下滑至16元;地肤子(东北)从10元下滑至8元;栀子(福建产)从11元下滑至9元;川芎(炕货)从19.5元下滑至16元;胖大海(圆果)从70元下滑至58元;郁金从19元下滑至16元;干姜从26元下滑至22元;西洋参(短支5克)从650元下滑至550元;知母从15元下滑至13元;太子参(小中统)从54元下滑至48元;广藿香从20元下滑至18元;覆盆子(高含量)从53元下滑至48元;西红花(一级)从5500元下滑至5000元;菟丝子(宁夏)从23元下滑至21元;苦杏仁从35元下滑至32元;野菊花从35元(统)下滑至32元;天冬(贵州产大)从75元下滑至70元;草果从42元下滑至40元;砂仁(壳)从240元下滑至230元;辽五味从78元下滑至75元。
(文章来源:药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