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陇西县秀水青山,苍翠欲滴,广阔山峦中的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茁壮成长,村民们晾晒的药材,让舒爽清新的空气中飘散着阵阵药香。
今年,在省农业农村厅和陇西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下,省农技推广总站与陇西县农技中心携手提供强势技术支撑,帮助陇西县大力创建了以“一圃两带”为核心的2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
伴随着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强势崛起,“千年药乡”正孕育出道地药材绿色新希望,以绿色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示范引领陇西中药材产业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守“道地”源头保护种质资源
记者来到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一块块整齐的试验田间,黄芪、党参、柴胡、半夏、甘草、川芎、款冬、羌活、急性子等30余种中药材正历经着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的嫩苗初露,有的长势喜人,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百草园”。在标本陈列室里,各类药材的种子、枝叶、根茎都被完整地保存展示,让人不禁赞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对药材的道地性有明确的论述,可见从源头上保障道地药材品质的重要性。
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是我省唯一一家集引种、驯化、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为一体的药圃园。
为有效解决中草药引种栽培时间短、中草药种质混杂、珍贵稀有野生中草药资源面临灭绝、优良野生品种的引进驯化推广及开发应用滞后、中草药品质和产量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在定西市政府大力支持下,2019年,中国药都·陇西药圃园启动建设甘肃省中药材种质资源库项目。项目建成后,可保存各类中草药种质资源6万份,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陇西药圃园建成了种质资源短期、中期库各1间,配套建设了智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了占地123平方米的基因测序和组培室,引进品种和采选野生种218种,驯化成功146种,筛选推荐40多种,为1.1万亩示范基地提供了优质种苗。
在种子测定室,技术人员贾学思介绍:“我们在开展中药材野生驯化和提纯复壮的基础上,采取基因测序和组织培养,提升中药材的种子质量,抢救野生濒危品种,解决中药材种质混杂、退化等问题。”
目前,陇西药圃园对党参、黄芪、甘草、黄芩、关防风、甘西鼠尾、红芪等大宗品种地膜露头栽培技术及地膜穴播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其中推广党参和黄芪地膜露头栽培技术10万亩、8万亩,推广黄芪、黄芩地膜穴播育苗技术1万亩、6000亩,逐步提高道地中药材良种覆盖率。
坚持“绿色”种植环节提质增效
“嗡嗡嗡……”伴随着阵阵蜂鸣声,三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上,在田间进行飞防作业,防治病虫害。这里是占地200亩的福星镇庞家岔村试验基地。
飞防验证田、专利验证田、立体试验田、黄板诱杀田……在这片满目葱茏的田间,五大类29项试验在100亩的重点试验研究区内实施,试验品种包括甘党、渭党、甘芪、陇芪等13个新品种(系)示范。同时,试验基地建立100亩重点示范区,示范包含种苗选择处理、土壤消毒、农机农艺融合等8项标准化种植技术。
技术是核心,绿色是底色。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赵贵宾介绍,在陇西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有机、绿色、道地”原则,突出党参、黄芩、黄芪三大品种,重点打造“一个7500亩、四个千亩和两个百亩”共七个高标准示范片区,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形成了“基点成线、示范成片、种植成带”的良好布局。
福星镇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的建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该镇3家合作社在基地打造示范带动园。陇西县振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地流转土地1000亩,标准化种植党参、黄芪、黄芩;陇西县服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基地流转土地1500亩,标准化种植柴胡、板蓝根,推广移栽、采挖等现代化机械作业;陇西县新风堂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该基地流转土地500亩,标准化种植党参及各类药材。
“村里人的种植观念彻底改变了。基地广泛采用机械种植、采挖,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村民们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合作社发展订单种植,村民的收益大幅增长。”福星镇副镇长贾奋成告诉记者,“自播种以来,镇里的3个合作社及部分种植大户每天吸纳的务工人数都在200人以上,人均每天务工收入120元。”
集聚优势实现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陇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建立黄芪、党参、黄芩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3个,发展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592家,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
加快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凸显规模优势,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最终的目的是推动我省实现从中药材生产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转变。陇西县坚持全链条打造中药材产业,不断推进中药材由传统加工向精制饮片、配方颗粒、浸膏提取、挥发油萃取等精深化加工领域转移。全县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2家,其中引进入驻国药集团、广药集团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7家。培育了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陇西一方)、省级龙头企业10家。全县年加工中药材30万吨,年加工产值近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陇西县启动3万吨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项目,帮助解决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内中药加工企业废弃物中药渣处理难的问题,年可消化3万吨中药药渣,生产中药发酵饲料、有机肥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发展。
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陇西成为“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天然药仓。陇西县正在实施总投资4亿元的中国中药陇西中药材交易仓储中心项目,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将达100万吨、年周转量200万吨。
从规模种植到精深加工,从集散中心到现代药都,陇西县正全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全链条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