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跌榜-生意社

本社首页 > 商品动态 > 正文

中国的进口正在吸收全球过剩的铜

https://www.100ppi.com  2020年10月23日 09:32  Reuters

  根据Reuters报道,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表示,今年精炼铜市场将出现供需缺口。

  ​预测缺口很小,在2400万吨的全球市场中仅为5.2万吨,但与该组织去年同期的预测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当时该组织预计将出现28万吨的大量过剩。

  那是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而新冠病毒的爆发摧毁了需求,ICSG估计欧盟的需求下降8%,美国下降6%,“印度、日本和其他东盟国家的需求大幅下降”。

  那么,为什么市场上的金属仍然短缺呢?

  答案的第一部分是,致命的冠状病毒也颠覆了全球铜生产。

  第二,中国正在疯狂购买,进口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对铜价有利,伦敦市场铜价本周已飙升至年内新高。

  ICSG预测,今年全球铜矿产量将下降1.5%。这将是继2019年下降0.2%之后连续第二年下降。

  在2019年10月举行的上一次会议上,ICSG预计今年的铜产量将增长2%,但由于秘鲁等主要生产国的停产损失,该机构将这一预测下调了70万吨。

  ICSG还将其上一次预测的精炼金属产量削减了85万吨。今年全球产量仍将增长,但与之前预测的4.0%相比仅增长1.6%。

  全球以废料为原料的二次生产将受到尤其严重的打击,今年将下滑5.5%,原因是废料收集、加工和物流网络在国家封锁下崩溃。

  这种回收能力大部分位于中国,而在中国,人们对进口规则的困惑加剧了物流方面的挑战。

  ICSG表示:“中国对世界(产出)增长的贡献将低于最初的预期。”

  中国创纪录的进口

  在政府刺激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的冶炼厂正努力赶上制造业活动的非同寻常的反弹。这些刺激措施流入了金属密集型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渠道。

  供应链压力和开放的套利窗口引发了前所未有的进口激增。

  今年前九个月,中国进口了355万吨精炼铜。这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总量,相当于额外增加了一百万吨金属。

  值得考虑的是,如果这些剩余金属没有被运往中国,而是被倾倒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仓库里,铜价会是什么样子。

  然而,这些引人注目的进口扭曲了统计数据。ICSG使用这些数据,再加上国内产量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anghai Futures Exchange)持有的库存变化,来计算“表观”使用量。这一数学模型假设,铜的进口被用于制造铜产品。

  今年的进口激增已导致中国“明显”的铜使用量激增,几乎完全抵消了其他地区的低迷。因此,ICSG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全球需求将保持稳定。

  然而,没有人相信中国实际消费的增长达到了进口数据所暗示的16%。

  例如,摩根大通(JP Morgan)预计铜的实际使用量将增加0.5%,考虑到今年年初封锁的规模,这一增幅仍是惊人的,但与任何“明显”的消费估计相差甚远。

  该行执行董事Natasha Kaneva在本周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虚拟研讨会上表示,这些数字“强烈暗示已经积累了一些无形库存”,可能多达90万吨。

  很明显,就像2009-2010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情况一样,中国买家抓住低价来建立实体库存,毫无疑问,他们的目光都放在了未来五年计划上,该计划承诺建设大量的铜密集型绿色基础设施。

  正如Kaneva所指出的,“关于国家物资储备局(SRB)购买铜的说法很多。”

  不过,上海金属市场(Shanghai Metal Markets)的Ian Roper警告称,不要过度解读中国国家储备管理公司最近的活动。在Marex Spectron主办的“pre-LME Week”研讨会上,他将传言中的30万吨购买形容为“一次性的贸易干扰对冲”。

  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在铜市场上仍是一个已知的未知数。

  但从所有猜测中得出的关键结论是,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大陆正在不断地大规模将过剩库存大规模转移到统计上隐藏的库存。

  ICSG对平衡市场的计算可能不是真实反映中国实际使用状况的镜子,但它们捕捉到了一个市场现实,即世界盈余每月都会运到那里。

  然而,随着进口从这些过度增长的水平放缓,其影响将是中国“明显”的消费计算下降,以至于ICSG预测明年将下降2%。

  这也不会真实反映中国这个全球最大铜消费国的实际使用量,但这可能是一旦中国的购买热潮结束后,市场的真实感受。

  好消息是,ICSG预计,随着广泛的经济复苏站稳脚步,明年世界其他地区的使用量将增长5%。

  即使考虑到开采和精炼产量同时反弹,预计2021年中国市场也仅会出现6.9万吨的适度盈余。

  当然,一切都取决于Covid-19。目前的不确定性给预测2021年可能发生或不发生什么蒙上了阴影。

  (文章来源:Reuters)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经过授权并注明来源生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dana@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