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跌榜-生意社

本社首页 > 商品动态 > 正文

玉米 短空长多为宜

https://www.100ppi.com  2020年11月12日 15:43  期货日报

  9月下旬国内玉米开始收割,而东北地区开秤价格普遍较同期上涨350元/吨以上,开称时间比大家预估的要早。随着华北、华中、山东等地玉米上市,东北贸易商南下积极抢粮收购,而此时在东北收割预期延误叠加台风引起东北玉米减产,东北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再度上涨200—300元/吨,南北玉米价格一度形成倒挂。随着华北、华中等地玉米收割结束,东北玉米在收割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东北玉米高位价格受到支撑,并且小幅上涨。在农民囤粮惜售,贸易商以及下游深加工饲料企业抢粮备货的推动下,山东,华北等地玉米价格再度掀起涨价潮。国内玉米现货价格接连上涨,推动盘面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远期供应或出现缺口

  从目前国内采购美玉米的订单量以及装船量计算,2020年国内进口玉米预计在900万—1000万吨之间,加上今年临储拍卖6500万吨,按缺口5000万吨计算,年度结余2500万吨左右,低于明年中储粮的增储量,但若加上2020/2021年度配额的720万吨玉米,刚满足联合国要求的粮食安全线,也就是说,2021年玉米将呈现供需紧平衡的格局。但到2022年,因国内种植面积以及单产难以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弥补玉米4000万—5000万吨供需缺口有两种途径:一是大量增加进口玉米,二是利用高库存的小麦及陈稻谷弥补缺口。若是前一种,那国内玉米价格将接轨国外玉米价格,较大的价格差将导致国内玉米价格出现较大回落,国家不仅有较大可能失去玉米定价权,而且农民种植积极性将受到较大打击;而若采取后一种方法弥补,这需要一个前提,玉米价格接近或高于小麦价格,饲料企业才会大范围采取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在小麦托底收购的情况下,玉米价格至少保持1.1元/斤,折合盘面价格至少2200元/吨。从国家安全战略的角度看,采取第二种方法的概率较高,一是国家保护农民种植积极性,保证国家自给自足的产量,掌控国家定价权;二是可以消化将近1亿吨的国家临储小麦的库存。因此,长期来看,玉米价格在未来一两年内将维持高位。

  恐慌情绪犹存

  从9月农业农村部给出的玉米供需数据来看,2020/2021年度东北台风造成的玉米减产180万吨,根据一些实地调研的机构来看,玉米减产在500万—1000万吨,但无论农业农村部数据还是调研机构数据,目前的价格涨幅足以消化减产带来的利多效应。

  现在市场价格不断创下新高,主要原因是农民在深加工及贸易商抢粮推涨的节奏中囤粮惜售,短期市场粮源出现供应紧张。因此,短期价格上涨并不是市场粮源不足,而是市场出现企业越提价,农民越惜售,价格不断创新高,企业难寻粮源的循环,但万事终有果,风水轮流转,没有任何商品价格只出现一种趋势,当某些因素刺激农民售粮情绪增加,短时间的集中售粮将导致市场供过于求,市场从超买变成超卖,价格风向将开始转换。

  综上所述,远期供需缺口是目前市场一致看涨的逻辑支撑,在此逻辑刺激下,导致玉米在收获季出现供应紧张,价格屡创新高。但玉米期现价格拉升越高,高位累积的风险也越大,在一些潜在被动或主动利空因素的主导下,恐慌情绪将导致玉米高位快速回落,但基于今年东北玉米收割成本较高以及远期的供需缺口支撑,玉米短暂回落后会反弹,支撑线在2200元/吨附近。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经过授权并注明来源生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dana@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