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2%。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是拉低CPI的重要因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14.9%,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9个百分点。
根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最新公布的畜产品和饲料集贸市场价格情况显示,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自1月份第四周开始进入“下行通道”,截至2月份第4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48.50元每公斤,比前一周下降5.1%,同比下降18.7%。
《环球时报》记者10日走访多家生鲜超市,发现猪肉价格相比节前确有回落。正在猪肉柜台前挑选食材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明显感到这段时间猪肉价格有所下降,“比起春节前的确便宜了好几块”。
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其中,以原油、金属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生产资料PPI带来的上行压力最为突出。作为通货膨胀的先行指数,PPI的上涨也引发国内通胀加剧的担忧,市场担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会影响国内工业品的价格水平,并将进一步传导给终端消费者。
“通货膨胀真正要成立的话,PPI至少要实现连续6个月较大幅度上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历一轮上涨之后,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动力相应就会减缓,毕竟全球市场需求持续保持较大扩张的可能性不大。
连平认为,目前对CPI起决定性作用的各项因素是猪肉价格和翘尾因素。进入二季度后,翘尾因素会慢慢地淡下来,而猪肉到了二季度后,供求关系也将趋于平衡。连平预计,今年二季度,我国CPI会走出一个小幅温和上涨的态势,下半年将比较平稳。全年来看,CPI保持1%到1.5%的幅度是一个比较温和的状态。
(文章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