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跌榜-生意社

本社首页 > 商品动态 > 正文

“中国需求”成全球化工巨头逆势突破口

https://www.100ppi.com  2021年04月15日 15:28  解放日报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很迅速,除了产品本身,在行业配套政策、标准制定等方面也跑在全球前列,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可以参考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借助3M中国与全球研发网络合作研发新品。”总部在美国的化工材料巨头3M相关业务负责人沈洋举了个例子,3M根据市场需求推出了能有效提高电池性能的电池保温材料BEM,受到全球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欢迎,背后有中国标准和中国团队的作用。

  与3M相类似,来自德国的特殊化学品巨头朗盛也捕捉到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机遇。朗盛亚太区总裁钱明诚说,电动汽车在全球都很热,欧洲正在兴建许多电池生产工厂,而朗盛选择与中国企业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军电池化学品领域,“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市场发展非常快,走在全球前沿,相关企业的能力非常强,与中国企业合作能让我们保持更加强劲的活力和增长。”

  不少化工企业坦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不小压力,但转机出现在车用材料市场。尤其是基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成为他们逆势发展的突破口。

  中国标准与技术助力海外巨头

  疫情发生后,全球制造业和化工产业都受到冲击,但中国汽车业展示出强大的韧性。在今年前两月的上海出口产品中,汽车出口量激增169.7%。作为车用材料供应商,多家海外化工巨头从这一市场趋势中受益。

  在3M的车用材料产品线中,BEM是一款受到全球车企欢迎的新品,每一个订单都意味着增量。沈洋用实验模拟向记者演示了BEM的“神奇”之处:它好比电池的保温衣,将动力电池组与寒冷或炎热的天气环境隔离,配合电池组的热管理控制,使电池保持在最佳的温度下工作,这样就能有效延长其续航里程及电池寿命,减少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耗能。对车主来说,充电缓慢、亏电抛锚、续航里程缩水等问题将大大减少。

  “新产品在全球销售,但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相对完善的政策标准,以及3M中国有力的研发技术团队都在BEM产品落地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沈洋说。

  钱明诚更愿意用数据来说明中国汽车市场为全球化工企业带来的机会:“去年大中华区的销售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让朗盛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与韧性。尤其是在汽车市场,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第四季度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为朗盛带来创纪录的销售量和利润。”

  朗盛发掘的机遇之一也是电动汽车的电池。在电池组合中,从外壳到内部,都有化工企业的身影:内部,是电解质、阻燃剂、阴极和阳极的材料;外壳,有离子交换树脂。还有生产电池时涉及的浸入式冷却技术等,都成为朗盛的增长点。

  中国市场和合作伙伴的实力还让朗盛更加坚定了立足中国研发全球产品的决心。今年年中,位于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朗盛亚太区应用开发中心(AADC)就将投入运行。钱明诚说,这也是个惊喜,“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的支持下,这个中心的建设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如期交付。而且立足上海创新,可以让我们更了解中国市场,开发更多高质量产品。”

  中外巨头共同做大车用材料市场

  当海外化工巨头从中国汽车行业受益时,国内化工企业也没有置身事外。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石化”)最新统计发现,今年一季度,其生产的车用零件重要上游材料——聚丙烯发泡料系列产品实现满产满销,生产销售超过8000吨,同比去年增长93%。在去年的销售数据中,这款车用材料全年共销售2.4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60%。

  上海石化塑料部总工程师周浩介绍说,销量持续增长的聚丙烯发泡料可以说是中外化工企业争相参与车用材料市场竞争的成果。原来,此前这一类型的聚丙烯发泡料主要来自进口,国产产品只是“跑龙套”;现在,上海石化的产品已经占据国内50%的市场份额,成为该类产品的“销售王”。

  市场份额的转变既与国内汽车工业发展有关,也是上海石化在疫情中“化危为机”的结果。周浩表示,聚丙烯发泡料是一种环保抗冲新材料。用这种材料制造的塑料产品,重量轻,抗冲击性好,而且无毒无害,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广泛应用。早在2018年,上海石化就推出过第一代聚丙烯发泡料,但因某项关键指标不稳定,只能用于物流周转箱、儿童玩具等低端产品生产;而在汽车制造等领域,相关材料主要靠进口。但面对蓬勃发展的国内汽车产业,上海石化不甘心错过这一市场。

  2019年上海石化生产的聚丙烯发泡料在性能上已经赶上了进口产品,被客户部分用于替代进口。2020年疫情发生后,一边是进口原料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另一边是国内汽车产业快速恢复并逆势增长。上海石化立刻把握机会,推广“上海造”的新材料。经过与下游客户沟通试用,性能可靠的上海产聚丙烯发泡料很快得到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认可,取代了相当一部分进口材料。

  上海石化又趁热打铁,于去年下半年在第三代发泡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第四代材料。试用这批产品的客户反映,第四代发泡料的某项关键性能指标较上一代产品又有明显提升,能满足汽车市场更加高端的车用需求。这款新材料也为上海石化今年第一季度车用材料销售带来了“开门红”。

  “车用材料市场的空间很大,国内外企业都有一展身手的空间。”中外化工巨头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在他们看来,即使是基于中国需求的创新,最终的产品不仅能满足中国市场,而且能销售到全球各地,成为中国市场新发展格局的生动注释。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生意社欢迎各方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经过授权并注明来源生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dana@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