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七部门日前发布《关于提升水泥产品质量规范水泥市场秩序的意见》,提出持续推进水泥行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实施创新发展,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水泥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污染物减排,实现碳排放与污染物协同控制,确保2030年前水泥行业碳排放实现达峰,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基础。
众所周知,水泥行业碳排放主要源于燃料燃烧排放和生产过程排放。在水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碳酸盐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60%至70%左右。水泥行业碳排放与熟料产量密切相关。随着水泥熟料产量增加,我国水泥行业2009年至2020年,碳排放从9.71亿吨逐步达到13.75亿吨。
随着我国水泥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节能降耗先进技术的应用,严禁新增产能、产能减量置换、兼并联合重组和常态化错峰生产等政策的推行,利用环保、质量、能源、技术、安全等综合标准推动落后产能淘汰,水泥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碳排放有望逐渐达到峰值。
然而,碳达峰之后的碳中和将是一场更为彻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碳中和目标之下,水泥行业的实现路径主要来源于:技术性减排减碳将倒逼水泥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资金优势,最有可能首先达标;市场与产业政策结合减排或倒逼行业加速去产量(产能),龙头企业的差异化限产优势或使其市场份额加速提升;水泥生产工艺使减排对于企业生产来说是必要项也是成本项,大概率涉及到碳排指标的购买,行业成本曲线陡峭化利好优胜劣汰。
一直以来,水泥行业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基础原材料方面为国家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必须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推动水泥行业绿色发展,需要水泥行业共同努力。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压力将逐步释放到各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及各水泥企业,尤其作为目标落实主体的水泥企业,需继续强化减排意识,尽早制定企业减碳计划,加强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唯有这样,才能使水泥行业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真正走上“绿色通道”。
(文章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