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安大地稻谷飘香,菊黄蟹肥,处处是醉人的丰收图景。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有望突破27亿斤,比2020年将增加3.54亿斤,创历史新高。
扛起责任,确保粮食安全。大安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首位,扛好“米袋子”,稳住“压舱石”,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秋季粮食作物面积244万亩,比去年增加46万亩,增长23.2%,其中玉米面积157万亩、水稻面积55.5万亩、大豆面积12.6万亩、高粱面积10.6万亩、杂粮杂豆5.4万亩、鲜食玉米1.7万亩、小麦0.9万亩、薯类面积0.3万亩。
协同攻关,保障粮食丰产。农业部门加大“科技之冬”科普活动,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到户,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财政部门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发放农业支持保护性补贴,玉米、水稻、大豆等生产者补贴,农资上涨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粮食安全。气象局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适时发布气象预警。水利部门在春秋两季预防春旱和洪涝方面做好打井和排涝设备,全市现有大小农田井达18911眼。
科技兴农,提升粮食产能。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大安市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面积140万亩,占适宜开展保护性耕地面积的75%,占玉米耕作面积82%。建立县级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基地3个,实施面积3050亩;乡级高标准2个,实施面积600亩,黑土地保护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试点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市10个乡镇实施面积7万亩;按照省市“5G+智慧农业”工作要求,在中科佰澳水稻种植试验田和种植基地通过5G基站建设创建新型农业综合服务网络体系,利用远程视频诊断、农作物管理、无人驾驶拖拉机等信息手段,推动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应用。
盈车嘉穟,年丰时稔。下一步,大安市将指导农户做好秋粮后期田间管理,防止早霜等灾害发生,坚持“保地温、促早熟、适时收”的技术路线,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作物抵御低温的能力。引导农民加强防灾减灾意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继续做好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文章来源:吉林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