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安国以千年药都著称,因中药材集散而兴。
植入创新因子,延长产业链条。随着我省鼓励中医药健康旅游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安国中医药产业转型中跨界旅游。2017年,该市成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观药花、吃药膳、看中医……中医药与旅游深度融合,安国中医药健康旅游活力迸发。2016年至2019年,该市旅游业增加值从38.9亿元增加到60.3亿元,增幅达55%。
深挖千年药业史积淀,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安国药市始于北宋,从明清开始,一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逾千年药业史留下大量遗迹,形成独特中医药文化。”安国市文旅局局长王志说,挖掘中医药文化积淀,加强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品牌,是安国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根基。
在药王庙广场北侧一隅,一座修葺一新的明清风貌四合院颇为引人注目。王志说:“通过一步步深入考证,才揭开这里的历史面纱。”
新中国成立后,该院落最早用作医院门诊部,后改为派出所。2016年大规模修缮药王庙时,这座年久失修的四合院引起文物部门高度重视。初步考证,这里是清末民初安国著名大药商的一个药栈。
走访老人、查阅史料……随着考证深入,又有重大发现:当年晋察冀边区银行就在此创办。据记载,安国作为中药材集散地,当时广告印刷业繁荣,为创办边区银行奠定了基础。
保护性修复四合院后,安国又筹建了边区银行博物馆。手打号码机、纸币票样……上千件老物件再现了当年边区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如今,该馆已成为药王庙景区的一大看点。
扩建药王庙主体建筑,建设庙前文化广场;以关汉卿故居遗址等为主体,推进文苑小镇建设;修缮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等,丰富展览内容……通过挖掘历史文化,“千年药都、关汉卿故里、红色文化”三张名片越擦越亮。
在汉草堂展馆,游人观看“祁州四绝”后,纷纷赞叹不已。
“以‘祁州四绝’为代表的传统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是安国药业长盛不衰的灵魂。”汉草堂创办人刘振法说,千年药都史,留下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工艺兴起,许多传统技艺渐渐消失,让人痛心。2013年,“祁州四绝”成功申报省级非遗后,他扛起了传承重担。
到哪儿去找会“祁州四绝”的老药工呢?刘振法查寻半年无果,只好发出悬赏告示:提供一条有效线索奖100元。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时间找到12名老药工。一位老药工说:“我本以为这手艺要带到棺材里了。”
“祁州四绝”技艺复杂。以云片鹿茸为例,从选料到加工有十几道工序,刀法细腻,没五六年时间练不成。年轻人没人愿学,刘振法采用加薪方式,才组织起20多名学员。目前,3名学员学有所成。“祁州四绝”再次蜚声遐迩,去年慕名参观者达5万多人次。
像“祁州四绝”一样,安国许多非遗如今重焕光彩。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5项、保定市级24项、安国市级44项,为中医药旅游增添了独特魅力。
推动中医药资源全产业链融入旅游
2019年9月21日,一场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安国鸣枪。赛道经过数字中药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现代中药农业园区,向中外运动员展示了当地独特的中医药旅游资源。
“贯点成线,构建起中医药一二三产全业态旅游产业链。”安国市委书记罗利说,按照河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该市积极推动种植基地、生产园区、商贸基地等中医药资源有效融入旅游产业。
紫菀、百合、金鸡菊……走进安国现代中药农业园区,只见各种药花、药草成方连片,广场、湖泊、步道等点缀其间,美不胜收。
据介绍,园区依托中药材种植的绿化美化功能,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休闲养生、科技农业、田园生态相结合的养生观光度假区。项目2016年3月开工,一期建成38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00亩种质资源圃和800亩中医药文化博览园等,辐射十几个村庄。
“当了一辈子药农,没想到在家门口还能吃上旅游饭。”瓦子里村位于项目核心区内,村里的白家肘子馆生意兴隆,63岁的白东来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白东来有家传的肘子制作手艺,但一直靠种药材为生,每亩纯收益不过千元。2017年,看好现代中药农业园区发展前景,他办起全村第一家特色饭店。
游客一天天增多,饭店生意愈发红火,节假日顾客不得不排队。白东来灵机一动,开发出真空包装的礼品肘子。结果,卖得非常火,年销量上万盒。
据介绍,园区年游客接待量达100多万人次,涌现出餐馆、垂钓园、游乐场等大量旅游业态,带动3000多人就业。
时尚气派的厂房、别致的园林小品……走进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仿佛置身于优美的园林。特别是作为3A级景区的金木国际产业园,不但有小桥流水等景观,还有养生馆、宾馆等设施。要不是沿透明廊道参观车间,几乎看不出是一家生产企业。
“把企业建成景区,不是摆花架子。”金木集团董事长钮立卫说,让消费者走进厂区,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企业和产品展示方式。
2016年,钮立卫准备推动企业向大健康生产转型时,适逢安国推进现代中药工业游。他决定抓住机遇,按景区标准建设金木国际产业园。
“烧钱呀!”“败家!”……园区305亩,生产用地仅160亩,投资高达10多亿元。建设方案一抛出,一些元老级领导强烈反对,有人甚至以辞职相要挟。
“给我3年时间,不成功,我引咎辞职。”钮立卫力排众议,立下军令状。
2年时间,金木国际产业园成国家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3年时间,企业销售收入从3亿元增加到20亿元,其中20%为旅游直接收入。
依托中药生产企业,安国市按照园林景观标准规划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建设绿色生态工厂,设立透明生产车间,为游客提供产品研发、生产等全过程旅游体验。2017年9月,该园区获评国家绿色园区。目前,园区内100多家企业全部完成园林化改造,实现厂区变景区,旅游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
内圆外方的造型,现代化的卖场,琳琅满目的药材……2017年5月投用的安国数字中药都,再现了“天下第一药市”的辉煌。
推进安国数字中药都建设,是我省促进中药产业上档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该市场在全国首创中药材电子交易、第三方检测和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三网合一”新模式,实现传统中药材交易市场向现代卖场转型,将展销的2000多种中药材变成特色旅游产品。前不久,安国数字中药都成功申报3A级景区。
通过资源融合,安国市已开辟北京—安国保健旅游、中医药文化旅游、中医药商贸旅游、中医药工业旅游4条线路,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旅游目的地。
扬长补短,由单一观光型向康养综合型转变
“首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期间,多个康养项目精彩亮相,让我们看到了旅游消费新趋势。”罗利说,安国中医药资源丰富,发展康养旅游条件得天独厚。为此,该市2016年启动“双百工程”,即新开百家药膳馆和百家国医馆,开启康养旅游新篇章。
“没品药膳,白来安国”。如今到过安国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
安国药膳历史上负有盛名,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药食同源膳食。但药膳近年真正打出名气,还是缘于首届“药王邳彤杯”药膳大赛。
2018年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31个团体和53名个人齐聚安国。其中,团体赛每队需制作热菜8道、冷菜6道、面点6道,菜品中至少含有祁菊花、祁紫菀等八大祁药中的4种。经过几轮角逐,安国宾馆摘得团体桂冠,安国药膳“一战成名”。
“心血总算没白费!”得知获奖消息,97岁的安庆昌热泪盈眶。安庆昌是国家级老药工,深知药性、药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看着安国药膳走向没落,他搜集整理民间药膳配方,不断试验改良。到2012年时,共整理出7大类、200多个配方。这时,有人出价40万元想买手稿,被一口拒绝。他把手稿编纂成书,公开出版。
安庆昌的成果不断“开枝散叶”。特别是药膳大赛后,许多饭店和药企专门发力药膳。目前,该市有8人获“中国药膳大师”称号,9家饭店推出专门药膳,50多家药企推出药食同源产品。
“中医、中药自古密不可分,但中医一直是安国短板。”从事中药材生意多年的宋大勇说,许多人慕名来安国,因找不到中医而不知如何购药。有感于此,2018年,他在数字中药都创办了一家国医馆。保定市将“百名名中医进药都工作站”设在该馆,保定及北京的150多名中医轮流坐诊,来此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传统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对丸、散、膏、丹等传统中药剂型要求严格。然而,掌握这些剂型炮制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宋大勇和医师翻阅史料、典籍,远赴河南、江西等十几个省份拜访老药工。
传统饴糖熬制火候等很难把握,宋大勇四处求教也没成功。最后,在广东梅州找到一位有此专长的老药工。可无论出价多少,对方都不愿教授。最后,他用一种丸药炮制方法和对方进行了交换。
两年来,该馆尊古法炮制的中药已达十几类、近百种,先后有40多个国家、数百名外国友人前来体验。随着传统中药炮制难题的解决,安国实现了公立国医馆11个乡镇全覆盖,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达到15个。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保健项目,已纳入我省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内容。我们正加快项目的谋划实施。”罗利介绍,安国在建的热海健康小镇,借助境内河流、地热等资源,集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体验等为一体,将进一步推动当地中医药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康养综合型转变。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